欢迎来到金康生物官方网站!

企业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天地 >

如何成为“适者”

2014-05-17 09:08:32作者: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很能干,但为什么社会、单位容不下他,领导、同事不信任他,就是因为没有理解“适者生存”的道理。

    什么是人才?有需求的入力资源就是人才。人才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培养人才时的投入,不是学历越高、投入越大,其人才价值就越高。如果自身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单位的需求,起码在这个单位你就不能体现价值。在这里,你就不是人才。

市场经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适者生存。硬件不行软件就要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力,应该有不同于他人之处,最好有过人之处,乜就是你到底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你只有尽力体现你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显示出你的竞争优势。当然,这些优势的体现也必须紧密结合所生存的环境需求。比如,川菜到了北京,口味就必须变得不麻但辣,也不那么辣,这样才能卖出去。

    每个人都是依靠组织、用户、他人提供一定的机会而生存,工作的价值必须得到别人的承认,以别人的评判为标准。有一些人老是说自己干得如何多、如何好、如何辛苦。写总结时也总是罗列一大堆优点,缺点却总干巴巴的二三条。老是埋怨组织给的待遇太低,这其实是没有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是靠别人的评判为标准这一个基本原则。他们不清楚自己生存的基础是什么,不清楚做任何工作只有在得到别人的承认之后才可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许多新毕业的大学生总是谈论哪个单位月薪5000元,哪个企业月薪7000元,但你理智地分析过没有,获得这个待遇凭什么?难道是凭你的文凭吗?咱们试一试,拿着你的文凭到饭馆吃饭是不是可以不给钱?因为饭馆不认你这个文凭。谁认呢?需要的组织,应该是他觉得值多少就是多少。

我们应该认识到,以前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只能算是一个基础,要想获得现实的效益,必须做出相应的贡献,效益与创造的价值是相匹配的。我曾问一个大学生,你到底需要多少钱?我可以每月给你1万元。但请你先告诉我,你凭什么把它拿走,你真有这个能力吗?我就不相信你只创造了5000块钱的价值,有哪位老总会发给你1万块,天下没有这种事,我们每个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总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想天上会掉馅饼。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总是把竞争对手当做敌人,其实他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朋友。设想一下,在田径场上赛跑时,如果没有一个强劲的对手,你的能力能发挥到极限?你的成绩能达到最好吗?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处处为别人设陷阱、使损招,即使你因此取得暂时的成功也不光彩,而且不可能永远保持成功。

    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把竞争对手当作推动你前进的朋友,与人为善、直诚待人、萁同讲彬.存与人交往时,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年轻人总是埋怨与父母、与领导、与同事沟通太难,就是因为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能够换位思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大学里学到的东西,三五年就淘汰了。时代飞速前进,科技迅猛发展,你今天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了,你的文凭也只能证明你过去的成绩,它们都已成为历史,不要把它当作你身上永远的光环。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翻阅原有书本的水平上,必须终生学习,超越现有的知识,拓展专业领域。比如我们畜牧的是不是学习兽医?学营销的是不是学习兽医?千万不要拒绝知识所带来的财富。目前科学技术变得越来越综合和复杂,复合型人才才能生存得更好。

    要想干好工作还必须不断丰富自己,讲一步深入学习。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要像海绵一样到处吸收知识,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非专业知识,碰到的就来者不拒,把它存人自己的大脑里,那就是你的资本,存得越多你的资本就越多。同时,要不断创新,不要画地为牢。

    头脑中的知识能变为英镑,还是只能兑换越南币?是不断升值还是不断贬值?关键就在于是否会应用。不要总是强调自己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硕士生,是博士生,这能有什么用?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