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康生物官方网站!

技术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服务 > 疾病防治 >

常用家禽药物知识

2009-10-16 16:24:38作者:

  一、药物的剂量
  剂量是指药物的用量,剂量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和性质。在一定的范围内,剂量愈大,作用愈强。超过了这个范围即引起作用性质的改变,往往引起中毒或死亡。因此,只有严格掌握药物应用的剂量,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有利效应,达到我们用药的目的。为此,下面介绍剂量方面常用的剂量概念及计量单位。
  (一)常用剂量概念 最小治疗量亦叫限量或最小有效量,是指刚能引起机体呈现药物作用的量。
  极量亦叫最大治疗量,指应用药物的最大剂量,是临床用药时不能超过的量,一旦超过即能引起动物出现中毒或死亡。
  安全范围即指限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范围。
  中毒量即指超过极量而能引起毒性反应的用药剂量。
  治疗量亦叫常用量,临床上是指药物安全范围的1/2-2/3之间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即刚能引起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量,它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半数致死量越大的药物,应用起来越安全,半数致死量越小的药,应用起来,越易中毒。
  突击量即药物首次应用时采用的大剂量,它高于第二次或以后用药的剂量,其目的是使体内迅速达到有效的高浓度如:磺胺类药物的突击量是第二次或以后用药量的二倍。
  (二)药物的计量单位 固体或半固体的药物常用的计量单位为克(g)、毫克(mg)。液体药物常用的计量单位为毫升(ml)。抗生素或维生素常用的计量单位为U或国际单位IU。现在随着集约化养禽的发展,有些药物的用量用ppm表示。Ppm的意思即为百万分之一,指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的浓度,如:1t饲料中含1g药物,即为1ppm,如含2g药物即为2ppm,如果1kg饲料含3mg药物即为3ppm。另外,亦有百分浓度或千分浓度表示法,即百分之几(n%)或千分之几(0.%)。
  二、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即指药物进入(作用)机体的途径。畜禽机体药物作用的途径很多。如:体表(皮肤、粘膜)给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内服等。不同的给药途径将对药物的作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影响药物作用的速度、强度或作用的时间。个别的药物由于给药途径的不同,将影响到药物作用的性质。因此,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及家禽的生理状况或病理状态,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
家禽的给药途径主要分三类,即群体给药法、个体给药法、蛋类给药法。
  (一)群体给药法亦称集约化给药法,包括混饮与混饲、气雾与外用给药法。
  1、混饮给药:混饮即指将药物混入饮水中,让家禽自己饮用的方法。此种方法可用于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特别是对家禽因病不能食料,但尚能饮水的情况更有重要意义。
应用混饮给药法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药物的溶解:易溶解的药物应用此法最佳,对难溶解的药物应经加热、搅拌或使用助溶剂,使其溶解后方可应用。因为,只有药物均匀的溶解于水中,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掌握混饮的时间:在水中不易破坏的药物,其药液可让家禽全天自由饮用,但在水中易破坏的药物,则应要求家禽在一定时间内饮完,以保证药效。其方法是在用药前给家禽停止供应饮水1-6小时后,将药液的量减少到常饮水量的1/3-2/3混饮(但必须注意饮水器的数量,必须充足),以使家禽将药液在较短时间内饮完。
  (3)药液的浓度:药液的浓度必须适当,以免浓度过低或过高。一般应按百分浓度或ppm浓度,首先计算出一群家禽所需药量,后按比例配制成符合浓度的药液。
  (4)根据家禽饮水量来计算药液量。因饮水量的大小,与家禽的种类、饲养方法、饲养季节及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如冬天饮水量较少,药液配制的量应少,而夏天饮水量大,配制药液的量应多,否则将造成部分家禽缺饮而影响药效。
  2、混饲给药:将药物均匀的混入饲料中,让家禽随饲料同时食入的方法为混饲给药。此方法简单、切实可靠,适于长期投药某些不溶于水、适口性差的药物的服用。应用此法给药时,应注意下列几点问题:
  (1)药物必须与饲料混合均匀,尤其是毒性大、不良反应多的药物(如呋喃类、苯胺类及某些抗寄生虫药等)有用量较少的药物。常用的混合方法是先将药物与少量饲料混匀,然后再加入其它饲料混合。当大批饲料混药时,需多次逐步递加饲料才能达到均匀的要求。
  (2)严格掌握饲料中药物的浓度。混饲的浓度与混饮浓度虽然都用ppm或百分浓度表示,但不能把混饮浓度作为混饲浓度来应用。因为,往往同一种药的混饮浓度比混饲浓度高一些。例如:氯霉素混饮浓度为2000-5000ppm,而混饲浓度为250ppm。
  (3)注意饲料中添加药物的影响,如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应注意维生素B1和维生素K的补充,应用氨丙啉时则应减少维生素B1的应用。
  3、气雾给药:气雾给药是指应用气雾发生器将药物分散或微粒,让家禽通过呼吸道吸入或作用于皮肤粘膜的一种给药方法。由于禽类的肺囊,肺泡面积大,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此种给药方法,药物吸收好、作用快,不仅能呈现局部作用,而且也能呈现吸收作用。
应用气雾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药物:使用的药物应对禽类呼吸道无刺激,而且又能溶解于其分泌物中,否则不能吸收或造成呼吸道炎症及损害。
  (2)药物微粒:即气雾的微粒大小将影响药物的作用,微粒越小吸收愈快,愈易发生作用,但保留愈少,由呼吸道排出愈多,故作用时间愈短。反之,吸收少、作用慢、作用差。一般微粒大小要求以0.5-5.0μm为适宜。
  (3)药物的吸湿性:应选择吸混性差的药物。因为吸湿性高的药物,在通过湿度很高的呼吸道时,药物微粒膨大,造成不能进入肺脏深部与气囊,而影响药物作用。
  (4)气雾剂的剂量:同一种药物,其气雾剂的剂量与其它剂型的剂量未必相同,不能随意套用。要做出气雾剂在防治禽病中的有效剂量,应测定气雾剂吸收进入血液中的深度。
  4、外用给药:此法多用于禽的体表,以杀灭体外寄生虫或作为体表、禽舍、用具和环境消毒等应用。外用给药常以喷雾、药浴、喷洒、熏蒸等方式应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应用目的选择不同方法。如:驱除体表寄生虫、可采用喷雾、药浴、砂浴等方法,而杀灭体表微生物则往往以气雾、喷撒的方法。
  (2)药物浓度:体表驱虫药或消毒药,往往对畜禽机体都有一定毒害作用,应用浓度不当,即可引起对畜禽机体的损伤,因此,对毒性大或副作用多的药物,必须注意应用药物的浓度。
  (3)采用熏蒸法时,必须注意熏蒸时间和温度、湿度。只有时间、温度、湿度适宜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和避免对畜禽的影响。
  (二)个体给药法
  1、口服法:将药物经口腔投服的方法为口服法。常有以下几种口服法:
  (1)用左手食指伸入禽的舌基部,将舌尽力拉出,并用拇指配合固定在下颚上,右手即将药物投入。此法适于成年家禽口服丸剂、片剂、粉剂等。
  (2)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冠或头部皮肤,向后倒卧,当喙张开时用右手将药物滴入让其咽下,反复进行,直到服完。此法适于少量液体药物的口服。
  (3)用小动物导尿管,连上注射器,将禽喙拨开后,把注射器中的药液送入食道。
应用口服给药时,应将禽保定好才能投药,灌服液体不宜过多,插管不宜过浅,以防引起家禽窒息等危害。
  2、静脉注射法:此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中的给药方法。发挥作用快,适于急性严重病例。
  静脉注射的药物要求:含量准、无毒、无菌、无杂质、无热原等。注射剂为要求最严格的一种剂型。
  静脉注射的方法是将禽只仰卧,拉开一翅膀在翅膀内侧中部羽毛较少的凹陷外(称为肱窝)的肱静脉注射。注射时先局部消毒,再用左手压住静脉根部,法血管充盈变粗后,将吸入药液的注射器上的针头刺入静脉内,回抽针管,见有血液回流时,左手放开,将药液缓缓注入即可。
  3、肌肉注射法:此方法为畜禽给药主要途径之一,其部位是翼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及腿部外侧肌肉。以胸部肌肉注射为最多,下面仅介绍胸部注射。
  胸部肌肉注射是注射于禽龙骨两侧的三角形肌肉内,注射时应将药液注射在该中部或稍前肌肉较厚的部位,进针应斜刺并不宜过深,进入肌肉即可,以免损伤内脏器官,而引起家禽死亡。
  4、气管注射法:此法注射部位在禽的喉下,颈部腹侧偏右,气管软骨环之间,针刺入后,应将药液缓慢注射,并且注射药液量不宜过多。
  5、嗉囊注射法:左手捉住鸡的双翅,并提起,使其头朝前方右手持注射器,于鸡的右侧颈部、靠近右翅膀基部一指处(约1mm)进针,也就是在嗉囊中部进针。针刺方向由上往下,进针进度为0.5-1.0cm,但应视嗉囊充盈程度,如嗉囊空虚,进针0.5cm即可,此法应用较少,只是某些有刺激性的或药量准确的抗寄生虫药采用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