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康生物官方网站!

技术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服务 > 用药方案 >

鱼类养殖的敌人—小瓜虫 到底应该怎么防?

2021-01-09 17:23:56作者:


        小瓜虫病是在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水温低,水质污染不易处理,换水困难等原因,常令养殖户损失惨重。那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瓜虫,了解小瓜虫。

       一、了解小瓜虫
      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觅食,加之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其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对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二、小瓜虫生活史
      小瓜虫一般可分为营养体和胞囊两个时期。在营养体时期,幼虫钻进宿主皮肤或鳃瓣等处后,汲取宿主营养生长,形成白色脓胞,即肉眼见到的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三、小瓜虫的生殖方法
      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宿主组织内进行分裂生殖。另-主要生殖方式为虫离开鱼体,在水中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分裂繁殖。幼虫形成后,需经5~8小时静息才开始活动,刚孵化出来的幼虫24小时内感染率较高。水温在15~20℃感染率最大。

       四、小瓜虫的流行规律
      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该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生活史为4d,15℃时为10d,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个月以上,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包囊,药物作用不明显,施药周期须30d以上。

      该病往往在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水质较差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水温15~25℃,冬春季节易发。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不会发生小瓜虫病。

       五、小瓜虫病的危害
      小瓜虫病的症状主要是鱼类皮肤、鳃的表皮组织感染。小瓜虫主要表现为汲取宿主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形成脓胞,肉眼可见鳃、皮肤和鳍上的小白点,严重时全身似粘满白粉。小瓜虫侵袭鱼眼角膜,严重时出现瞎眼。病鱼独游,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严重时停食乃至死亡。

       六、为什么小瓜虫病难以治愈
      小瓜虫是无性繁殖,在鱼体时可以通过裂方式进行繁殖,一般在鱼体上可经过三四次分裂繁殖,当我们用杀虫药,把小瓜虫从鱼体上杀掉时,使用后发现鱼体表的白点是减少了,可由于小瓜虫体外面有一层粘液膜,此时的小瓜虫却并没有被杀死。还没有被杀死的小瓜虫会为了延续种群而爆发性的分裂,一个就会裂变成百上千个小瓜虫。一旦含有这些小瓜虫幼虫的水体没有被排走,那对鱼的损害会较杀虫前更大。

      七、预防小瓜虫的方法
       1、彻底清塘。
       2、改善水质。水质清瘦时可使用有机肥及有益菌改善水质情况,预防发病。
       3、定期做驱虫,预防瓜子虫的滋生。
       4、减少鱼体受伤。在拉网扦捕过程中,准备工作要做充分,动作轻快,拉网、挑选、运送各环节紧凑连贯;当水温低于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运输时注意运输的时间长短和密度大小;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用3~5%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5、提高鱼类免疫抗病力。应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加强鱼类营养,提高养殖鱼类免疫抗病力。
       6、适当控制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
     
      小瓜虫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只有树立信心,坚持水质管理,不滥用药,才是对付小瓜虫病及其他疾病的关
键。